close
基於保護國土,嘉義林管處今年起不再讓農民承租阿里山國有林地種植有「綠金」之稱的山葵,然而山葵進口成本高,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桃園市政府及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進行復育,開發出山葵新培育模式,目前在復興區等較低海拔地區進行試種有初步成果,未來可望逐步擴大種植面積。
中科院表示,嘉義阿里山的山葵品質好長年外銷日本,被原住民視為「綠金」,需在23度以下環境才能生長,因政府對國有林地的保護政策趨嚴,研究團隊開發出利用台灣冬天環境條件,將山葵於9、10月間定植於田間,經過8個月栽培,可在翌年4、5月收穫交付加工。這套山葵新栽培系統,不僅可避開炎夏的高溫逆境,利用天然的氣候條件進行栽培,達成低成本生產方式產出高價值作物目的,且可進行多次的枝葉採收,增加收益。計畫第一階段種植區域,除桃園復興區外,還有新北烏來區、花蓮縣萬榮鄉等地,期盼未來達到山葵精緻農業的經濟規模。研究團隊除協助農民復育山葵外,更進一步將山葵枝葉開發成一系列產品及加工食品,包含面膜、手工皂、牙粉、護髮乳、山葵醋、山葵漬物、山葵醬及山葵冰淇淋等,目前也在桃園農業博覽會綠色方舟展館中科院展區展示成果,每周六上午提供山葵試嘗及嗆味體驗活動。(中國時報)
7CEE5A7CEA1B5E79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